一百五十七章 变法 五(1/ 2)
..................
秦国议事殿之上,君臣皆安然落座。
嬴渠梁环视一眼之后,开口说道:“今有客卿卫鞅,提出变法强秦方略,此乃国家大计,需得上下同心,今日朝会商讨议决,列位臣工应当坦诚直言。”
嬴渠梁突然投出了这么一个重磅炸弹,议事殿内众大臣顷刻之间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十数息之后,端坐在左首之位的甘龙双手执笏一礼,打破了这个沉默的氛围。
“君上,事关重大,臣等一时无从说起,客卿当先行申明主张,该如何变法。”
“也好,那客卿你就先说说吧。”嬴渠梁示意了一下卫鞅。
“嗨。”
卫鞅站起身向众臣行了一礼,认真的注视了一番表情或凝重,或不在意,或看戏的列位大臣们,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介绍起了他的变法之道。
“列位大臣,放眼天下诸国,唯有变法才能强国。”
“秦国变法大要有四。”
“一,奖励农耕以富国。”
“二,激赏军功以强兵。”
“三,统一政权以理政。”
“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在这四纲之下,各有相关法令以保证实施。”
卫鞅在众目睽睽之下,抛出了他精心准备许久的变法纲领。
他的话音刚落,坐在席尾之处的一个大臣便迫不及待的出言反对道:“我秦国朝野向来推崇穆公祖制,已成深远传统,欲行变法,必须先说明祖制的弊端,否则难服朝野之心。”
这番话一出,不少参与朝会的大臣都出言附和道:
“好端端的秦国,没人想变!”
“就是,没人想变!”
“现在就挺好!”
卫鞅坦然受之,微微一笑,既然群臣要祖制的弊端,那就好好论上一论。
“既然如此,那鞅就和列位臣工说道说道祖制之弊。”
“秦国祖制,仍然是较为完整的春秋旧制,其弊端有三。”
“一,还以王道为本治国,辅之零碎的新政,效果收获甚微,与今大争之世全然不和,相比于已经变法过了的山东六国,差距甚远。”
卫鞅这么说,赢氏公族之人可就不服气了,一位赢姓公族起身斥道:“荒谬!”
“若是如此,穆公何以称霸诸侯!”
“就是就是!”
卫鞅立马据理反驳道:“穆公之霸,已是春秋之事,距今已近百年,且穆公治秦,全赖一贤之力,没有稳定的法令为国人遵守,这是人治,并非法治。”
“所以穆公之后,秦国才会经历四代混乱,尽失河西、秦东两大根基之地,最终沦为弱国。”
“你!....谬论!”公族人员被卫鞅这番话气的半死,但是却又无力反驳,呢喃数次,最终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愤然落座。
公族之人不做声了,第二排端坐的一个大臣却紧接着逼问道:“第二弊端,敢情高论。”
卫鞅左手竖起二指:“这第二弊,便是赏罚不公。”
“世族有罪不罚,庶民有功不赏,农人耕有余而依然贫困,军士战有功而依然无爵。”
“最终,庶民将士皆不愿为国出力。”
“狗屁,一派胡言!”
站在甘龙身后的一个属臣吹胡子瞪眼的反驳道:“在座的列位文武大臣,哪个不是有功擢升而来?”
“若是有功不赏,景监一个骑士岂能成为内史?车英一个都尉可以做到高爵将士?”
“君上非但有功即赏,甚至还无功都赏!”
“就招贤馆的那些士人,一个个的有何功劳?个个都做了地方大员,这厚赏还不足?”
“对啊,凭什么!”
“就是,为何啊!”
最近一段时间前来招贤馆应招的士人都被分配到了秦国各地邑做了主官,这可把不少朝臣给酸到了,凭什么他们不能去地方做一把手,而是让这些寸功未立的人轻易上位,包括卫鞅!
卫鞅嗤笑了一下,满脸嘲弄的说道:“世族确实有功便赏,但是并不能等同于庶民有功便赏。”
“在场列位臣工,可有一人能说出庶民有功而加爵受赏的例子来?”
殿内众臣被卫鞅这一呛,全都哑口无言了,他们穷尽脑筋,也未曾想到有哪个庶民曾打破过世族垄断。
卫鞅一脸得胜的神情,接着说道:“至于说我们这些受招而来的士人无功受禄,更是大谬。”
“将士阵前杀敌是功,文士运筹谋国,同样也是功!”
“秦公求贤令明告天下,与强秦之士,共享秦国,此乃金口御令!”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